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飲料小誌

以前最喜歡的童年樂趣就是跑到離家五分鐘遠的那家雜貨店,盯著冷藏櫃看。透明的大冰箱裡面,裝著一罐罐鋁箔包或易開罐或保特瓶的飲料,在那個年代擺在最中間、最顯眼位置的不外乎是生活泡沫綠茶、麥香全系列,一瓶10元硬幣的飲料,正好是零用錢不多、又想喝甜時,小孩子的最愛。



飲料櫃的最下排則是瓶裝的台灣啤酒,蘋果西打、黑松沙士、雪碧,在他們的上面一排是600毫升的汽水、奧利多。罐裝系列的必定會有伯朗咖啡、津津蘆筍汁、椰子汁,對於那時的我來說,全是不感興趣的系列,咖啡甚至要20元,太貴了。

於是每次我就這樣在冰箱前猶豫不決,直到同學的催促聲出現,我才逼自己打開冰箱做出決定,有時拿到櫃檯又反悔了:同學買的那個看起來好像比較好喝...。

到了高中,雜貨店逐漸被「叮咚!歡迎光臨」的便利商店取代,以前雜貨店的飲料櫃沒有標價,燈光黯淡,有時候不仔細看還可能買到過期飲料。而便利超商有明亮採光,玻璃門一塵不染,飲料品名標價一覽無遺,而且好漂亮。但同時,台灣的手搖飲料店也悄悄地一家一家接著開,連台東,資訊傳遞總是慢半拍的地方都感受到了這樣的變化。也因此,高中班級間興起了訂外送飲料的風潮。

誰管它教官明言禁止中午用餐時間不能訂外食,上有政策下自有對策,拿學校手提袋掩飾飲料袋,跟外送店員約在學校圍牆邊,要拿飲料還要踩著垃圾筒從圍牆上方拿。往往到了上午第三節的下課,十一點時,就是外送熱線之時。總會有人首先開口:「今天要訂哪家?」有時喬不攏乾脆分家,想喝A店的我訂、想喝B店的跟他訂。點單更是一門藝術,「多多慮少冰少S」、「烏龍綠+珍去i」、「紅豆鮮奶茶無糖溫」、「多冰綠保麗龍杯裝」,各種排列組合的可能性都有。

於是,到了午休時間,每個座位的桌角或桌腳旁,都神奇地冒出一杯飲料。
夏天的熱浪,逼得它們冒出的汗都滑下來形成一個圈圈。

我們學校地處偏僻,除了早餐店幾乎沒有小吃店。飲料店全都肩並肩地開在高職正門口對面那條街,四五家並排任君挑選。在珍珠好吃度、甜度、飲料多樣化、價錢之間爭個高下。

更有趣的是,那些瞞天過海才運送進來的飲料,到了校內班級資源回收比賽時竟又搖身一變成為關鍵性的腳色。哪個班級訂的外送飲料最多,杯子就最多,往往也就是當月資源回收重量的第一名。當時怎麼都沒有人覺得矛盾呢?

就這樣,飲料不知不覺在我生命中佔有一席之地,甚至到後來升大學,跟要好的朋友也曾一起淋著大雨還是硬要騎腳踏車出門只為了買一杯飲料,或是進入職場以後,下午開會前,我總是擔任幫同事訂外送下午茶的身分。

離開了台灣,就離這樣的飲料記憶更遠了。

在這裡看不到各式各樣爭奇鬥艷的茶飲包裝,購物中心裡永遠只有可樂、redbull、水、咖啡、牛奶、果汁。

某天,她拿了一瓶東西出現在我面前,低頭一看竟然是台灣的阿薩姆奶茶,太久沒有喝到台灣的鋁箔包飲料,久別重逢的滋味簡直喝到天上才有的金汁玉露(誇張了)。

而關於飲料的種種往事,又再度浮現腦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王牌冤家》終於結束的起點:關於釋然

“Blessed are the forgetful, for they get the better even of their blunders.” 本片已列為個人最鍾愛的前幾名電影,數年前第一次看的時候,還無法意會其中的意境,看第二次時,無法理解「明明知道結果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