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情發生至今,國內電視新聞、平面報章雜誌或是各種網路傳媒,無一不被這件震懾人心的新聞事件給淹沒。的確,不少人會說「不意外,台灣妓者就是這樣」「台灣霉體就是垃圾、廢渣。」台灣的媒體生態僵化不可否認,從一個案件發生到後續新聞的角度切入、訪問對象、當事人的身家背景、各界專家的評論,以及它過去一切可能與動機搭得上邊的線索,都被放大檢視,然後歸納為「引起殺機」的原因。
可是,為什麼這樣應該讓人唾棄、不屑的新聞聳動標題,卻總是屢屢成為收視率或點閱率的熱門文章?能夠接觸到主流媒體以外資訊的人,自然能判斷什麼樣的資訊才是有意義的、什麼樣的新聞面向才能不引起社會恐慌、或進而轉化成每個人學著關心周遭親友、聆聽他人意見的動力。
除去這些願意主動獲取正確資訊的人而言,大多數的民眾還是習慣收看電視新聞、或是看四大報來得知社會大小事,隨便走進任何一間小吃店就有不間斷分析鄭捷犯罪心理、為他貼上標籤的電視新聞,更何況是各門各戶的家庭中?
記者要寫什麼內容、要下什麼標題,大多時候都掌握在上司手中,那選擇用誇大標題吸引觀眾的原因又是什麼?很簡單,因為就是有人會看啊。那些在新聞底下留下「這什麼爛標?」「記者是腦殘嗎?」「搞屁啊這樣也可以寫一篇」的網友們,如果你連點都不要點進來,也不要留言再次增加文章曝光率,等同宣告了這篇新聞沒有任何價值。因為在網路的世代,只要一篇新聞有越多人分享、越多人留言按讚,這篇新聞就有它存在的價值,哪怕它內容寫得多麼扭曲與嗜血。這也就是為什麼,媒體對這招樂此不疲,因為就是管用,不然你以為壹週刊、蘋果日報怎麼紅的?不就是網友一手捧紅的嗎?
鄭捷,絕不是台灣唯一一個「想了結生命、活得不快樂」的人。
同樣地,「看殺人漫畫、玩電動、寫殺人小說」,甚或是媒體取之為標題的「加入桌遊社、學跆拳道、愛吃滷味辣鵝心」都不是只有鄭捷一個人如此,那麼,這社會又是哪裡出了問題,讓他心中的大事成立在「結束他人生命以從這苦痛人生解脫」之上?
很多人會說,媒體就是應該就是要多寫這類新聞啊,探討為什麼那麼多大學生選擇自殺、為什麼這社會那麼多人憂鬱症,或是整個社會體制出了什麼問題,又要如何改變?然而事實卻是,只要寫到心理健康、精神層面這範疇的新聞,沒有人看。隨便寫個減肥、美食、趣聞、動物,點閱率狂飆。不斷宣導、推廣的心理教育沒有人重視,直到真的發生大事,影響到你我的生活,終於才頻頻點頭說:這類問題早該正視了!
鄭捷知道自己不快樂,知道自己不想要這樣的生活,覺得壓力大,但他沒有選擇去正面看待這件事,而將重心轉移到電玩、小說、漫畫之中,因為這樣讓他感覺到一絲絲的存在價值。造成鄭捷如此的原因,從來都不是新聞上的枝微末節,而是根深柢固植於他心中的那個小芽,驅使他漸漸成為今日這位「圓夢,感覺舒坦」的人。
回想剛開始踏入新聞工作的時候,正好遇上美國發生霍姆斯在播映黑暗騎士的首映會隨機射殺民眾的事件,就在要離開這份工作之際,又遇上了這樣的事情,只是這次就在台灣的捷運上。傷痛或許可以被時間慢慢撫平,但這社會能不能多一點關心,讓這樣的傷痛不要再發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