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上討論得沸沸揚揚、人手一篇心得文的電影,非這部亞洲第一部活屍片:屍速列車(Train
To Busan)莫屬。放眼望去,心得文關注的除了喪屍主體本身的設定與呈現方式,更多的是本劇想要表達的另一個層面,也是許多探討人性議題常會出現的問題:「你只想到你自己。」這句話,到底該做為對人劣根性的譴責,或者只不過是為了存活下去的本性,沒有對錯可言?
一、自私才是對的?錫宇:「先照顧好自己,再去管其他人。」
職業設定是基金管理人,被稱之為吸血鬼的職業。故事從他坐在辦公室,滑著動物離奇死亡的網頁,在電話裡交代公事、跟下屬交代決定不帶任何一絲猶豫,在在都為這個角色描繪出一個冷靜、理智、沒有私人感情,甚至可以說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物設定。
場景從職場轉換到家庭,從公領域、外在的他,到私領域、在家人面前的他,面對家人,他自認心有餘而力不足,想要關心,卻進不到孩子的內心。缺席孩子的表演、記得生日卻不記得上次送過什麼、不清楚孩子喜歡什麼…。
當女兒讓座給老奶奶時,被爸爸叫過去訓話了一頓,這種時刻,有位子就先坐,還讓給別人做什麼?
「你就是這樣自私,只想到自己,媽媽才會離開你。」女兒的誠實刺中了他。
相較於電影前段鋪陳的「這個」爸爸,後段為了讓女兒好好的活下去,奮不顧身、在所不惜的「那個」爸爸,人性刻劃上就顯得更為突出。就連在意識到自己活不下去的那一瞬間,想著的都只有如何讓孩子安全抵達釜山,映襯出心境的轉變,非常喜歡讓男主角是以倒影的方式結束最後一個畫面,搭配上腦海裡回想起女兒出生時的喜悅與希望,很有震撼力,火車繼續往前駛去,但他的終點,就停在這了…。
二、人性本屬於善或惡?珍熙:「我不要待在這裡,這裡更恐怖。」
在安逸的社會中,每個人當然都能大言不慚地說自己在生死存亡之際,絕對是站在正義、公平的那一方。但是當死神這把大刀真的降臨在你面前,你又如何確保自己真會如此選擇?
當主角一群人衝破重重屍群,好不容易來到生還者的車廂前,最後,殺死人的不是喪屍,而是人類,我們自己的同類。我回想起那年SARS病毒席捲台灣,無數人遭隔離甚至染病死亡,當時學校一名同學因為家中有親戚感染SARS,他也被隔離觀察過,事後雖證明無礙,返回學校正常上課,卻因為這件事而遭到班上同學排擠甚至取笑,再對比電影中那些人對著主角們大喊:「滾開!還留在這裡幹嘛!」的嘴臉,人性,除了良善,不也更恐怖嗎?
客運老闆容錫在這場戲裡,代表的就是人性最現實殘酷的那一種樣子,就像是一面照出人性醜陋面的鏡子。
從他對流浪漢的評語上,你看到了上層階級對下層階級的歧視與不屑,
從他對小孩子說話的態度,你知道他是一個不尊重他人、不在乎孩子的大人,
從他欺騙乘務員騙他出去再犧牲他的行為,你看到什麼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從他不顧列車長性命、見死不救的那刻,你明白了求生也可以是件駭人的事。
從他欺騙乘務員騙他出去再犧牲他的行為,你看到什麼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從他不顧列車長性命、見死不救的那刻,你明白了求生也可以是件駭人的事。
如果活下去需要靠犧牲其他人的性命作為代價,你做得到嗎?也許你會搖頭。但歷史上許多大大小小的故事都印證了,人,是狠得下心的。因此,要說這個客運老闆壞透了、十惡不赦?的確,我看的時候也是恨得牙癢癢,巴不得他在車廂裡就已經被喪屍咬死,但回過頭想想,他也只不過是把我們不願意面對的人性面嶄露無疑罷了。
只要能活下去就是真理?也許未必,也許是人性。
三、離開時,該如何告別?「對不起…」
越是在乎一個人,當你無法對他兌現承諾,繼續共度未完人生時,除了遺憾,更多的是虧欠感,不管是出於意外或是年邁,當生命來到終結,我們該如何面對?
整部電影中,似乎常出現「對不起」這三個字,憑初淺印象記得有以下幾個場景,大多與死亡情節有關:
- 當胖爸爸相華擋住車廂門,不慎被咬到手時,叫錫宇爸爸趕快逃,不要再幫他了,這時錫宇對胖大叔說了聲對不起。
(對不起,我已經失去保護你的能力…)
-
同樣的橋段,胖爸爸轉頭看著老婆,說出他早已放在心底許久的女兒名字,並跟老婆說對不起…。
(對不起,我必須離你而去…)
-
珍熙受陷害被喪屍咬到回天乏術,成了壓死閔英國的最後一根稻草,身邊的人一一離開,哭泣中吶喊著對珍熙說對不起。
(對不起,我已經沒有存活下去的信念了…)
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一部以喪屍為主題的電影,的確有點弔詭,但其賣座原因個人認為有絕大部分就是因為它在詮釋人的生離死別這一塊夠細膩,可以打中不少人的心。
當然,還有一個道歉,就是電影中第一位女喪屍倉皇跑到列車上時,口中喃喃自語的「對不起…」,不過這句話背後的涵義,也許要等前傳動畫上映才能揭曉了。
四、何謂最好的結局?
看過幾篇網路討論串,在討論怎麼樣的結局可以讓這部電影堪稱神片?這部片的情節鋪陳緊密,第一次觀看的人多半能感受到那股窒息般的壓力以及揪心的緊繃感,因此延續到了電影尾聲,當列車終於抵達釜山,當迎接他們的是伸手不見五指的漆黑隧道,當軍隊看見迎面而來兩個模糊人影,氣氛凝結到最高點,不得不說,這樣的結局處理是我最喜歡的方式。
音樂、歌聲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是治癒人類心靈的共通語言,是黑暗中的一絲光芒,電影前半部埋下的表演伏筆,竟能成為結局至關重要的神來一筆。扣下板機前的那一秒,歌聲從隧道那端傳來,是判斷人類與否的最後關鍵。
「爸爸你聽到了嗎?我要唱給你的這首歌。」最後,任誰也忍不住紅了眼眶。
電影裡攸關性命的抉擇,總是在考驗人類的良性,自私、無私,幫助自己還是幫助他人?始終是沒有正確答案的,誰又能斬釘截鐵地說,在未知的死亡面前,你不會像15號車廂裡的人做一樣的決定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