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7日 星期四

《私人採購》多重媒介之下的自我對話




在看這部片的這段期間,自己的生活剛好也遭遇到了跟電影中相似的情節,加上本部片本身就帶有一點懸疑和抽象色彩,更是令我驚歎這之間的巧合。前陣子才因為胸悶、心悸的問題送急診,醫院進進出出,做了一堆檢查,而電影中,女主角和她死去的哥哥兩人是雙胞胎,與我相同歲數的27歲,兩人都有心臟相關病症,而且都帶有些許能與另一個世界溝通的靈異體質,在在都與我不謀而合。

如欲轉載請先詢問確認



女主角Maureen,由克莉絲汀史都華主演,也就是熟為人知暮光之城裏的女主角貝拉。不知是否因為她眉宇間特殊的憂鬱氣質,導演才決定找她擔任女主?不管怎麼說,她的氣質的確蠻適合這一部片的風格。

如果要以一句話來為這部戲下註腳,我會說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對於未知的渴望。


兄妹倆人曾經跟對方承諾過,不管是誰先離開這個世界,都要記得留下「徵兆」給對方。雖然電影中並未對這一件事多做解釋,但是個人猜想是因為他們兩人都是「medium」,如果以中文來說,也可以說成他們就是現在所謂「通靈少女/年」的角色。所以妹妹希望哥哥能夠在死後,透過任何方式來證實,死後世界是真的存在的。這便是建構在她對於未知有所渴望,才會揭開後續一連串事情的發生。

一開始電影丟給觀眾的都是片段、不全的資訊,先是看到女主角在幫別人看房子乾不乾淨、再來才知道原來那就是她哥哥死前住所,接著又發現女主角的工作是幫名人做服裝採購,所以她常常在交通工具上奔波,然後女主角回家又在畫畫、還有跟遠方的男友視訊。

所有瑣碎又看似沒有意義的片段,其實都傳遞著同樣的訊息:「媒介」。


「私人採購」這個工作,是替另一個人,打造出在別人眼中所看到的形象,但在選擇每一件珠寶和衣服或配件的過程中,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女主角內心中中另一個想被看到的自己。從電影中沒有辦法清楚地知道她的人生有怎麼樣的際遇,只能知道她有一個剛過世的雙胞胎哥哥,她有先天的心臟疾病必須定期超音波檢查,以及透過她和Kyra的情夫對話中得知,他對於工作沒有多大的熱情,做採購也只是她待在巴黎暫且餬口的工作罷了。

因此這份工作本身就是其中一個「媒介」的形式。

女主角在店家採購時,老闆對她說:我想要看你穿上它們。她欲拒還迎,嘴巴說不要身體倒是很誠實,自顧自地穿上了高跟鞋,攬鏡自照。更不用說後來她待在她老闆的家中,穿上她自己為她選購的衣服,躺在她床上「自我聊慰」,更是將她內心潛藏的渴望表露無遺。

人對於越是被禁止做的事情,越是渴望。

其二,幾乎貫穿整部片的手機未知訊息,也是另一種將虛擬和現實交互在一起的媒介。

照理來說,如果一般人手機收到未知傳來的簡訊,充其量就是問問你是哪位?接下來就不太會繼續一搭一唱。但女主角偏偏可以一步一步跟著訊息問答下去,再次印證了女主角對於「未知」兩個字,深感恐懼卻又無比著迷。

當手機另一邊的對方說來玩個遊戲吧!女主角回“I hate games.” 然而,無形之中她已經開始了一場自我辯證的遊戲。與其說訊息是某個靈魂或是亡魂傳來的,倒不如說手機連結了她潛意識的自我,她不斷的和未知的對象問答,更透過這過程讓觀眾慢慢一層層理解女主角的心思。她害怕什麼?她想要的是什麼?她到底在等待什麼?


「你想成為別人嗎?」Do you want to be someone else?
「是的」 Yes
「誰?」who?
「我不知道」 I don't know
「我不能幫你知道」 I can't know for you
「令你不安的事是什麼?」 Tell me something you find unsettling
「令你不安的是恐懼本身。」 What you find unsettling is fear.
另外,電影中有一個設定便是當女主角想要中止對話時,就會將手機開飛航模式,鋪梗到後面就堆疊出整部片最緊張的一個橋段,就是關掉飛航後,女主角眼睜睜看著訊息一封接一封的來,從一小時半前一路來到三分鐘前,是本部片中處理得蠻有記憶點的一塊。

手機訊息到底是誰傳的,是活人還是亡者?其實不重要,在我看來,它只不過是詮釋了女主角對於生命意涵自我對話的一部份,身為一個靈媒,她不斷擺盪在生存和死亡的界線,所以一方面試圖確認來自死去哥哥的Sign,一方面也在尋找自己活著的痕跡。


順帶一提,在心臟檢查時,女主角提到了自己說不定27歲就死了這件事,不禁讓人聯想到七月與安生中,也有所謂「在27歲死去吧」的論述,而歷史上也有所謂27俱樂部一詞,有許多知名音樂家或是搖滾樂手,都巧合地在27歲時過世。或許只是純粹湊巧,也或許這個歲數也是導演想暗喻什麼也說不定。


面對人死後的世界,我們向來都是一無所知,很難真正論定靈魂的存在與否。這部片不用純粹的恐怖驚悚方式來處理死亡這件事,反而嵌入了光鮮亮麗的時尚產業作為包裝,骨子裡卻在描繪一個人面對亡者、逝去事物的悼念,十分有趣,但也會令人難以直觀理解本片脈絡。



回到本文前面所提的註腳:「死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對於未知的渴望。

哥哥死亡這件事情,對於哥哥的老婆或是朋友來說,就算再難過,生活還是得繼續走下去,逝者已矣,對於死者,再無所求。而女主角之所以一直感到恐懼、憂慮,跟她對於哥哥還有一絲未了的遺憾有關,她一直在等,等哥哥對它釋放出訊息,讓她知道他還在;加上她的渴望不止如此,他對任何被禁止、規定以外的事情都有莫名渴望,這個動機,成就了這部電影最可怕的地方。

最後那個對空氣的問句,究竟是不是從頭到尾,都只有她自己跟自己對話?
就留給觀眾自行解答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王牌冤家》終於結束的起點:關於釋然

“Blessed are the forgetful, for they get the better even of their blunders.” 本片已列為個人最鍾愛的前幾名電影,數年前第一次看的時候,還無法意會其中的意境,看第二次時,無法理解「明明知道結果卻...